第144章 都来帮忙
曲家一共八亩地,为了轮换作物以免重茬减产,所以开春的时候,高粱苞米谷子等种了五亩多,其余的种了黄豆和地瓜。 一些地头地脑,还种了点儿赤小豆,大白豆之类,没有种春小麦。 巧莲肚子大行动不方便,嘉康佳媛还小其实干不了多少活,所以娘三个一天好了能收六七分地,差了就收半亩,收地的进程不算很快。 巧莲心里有些着急,生怕变天,万一来一场雨,那些谷子糜子可就要倒在地里了。 可她再着急也没用啊,家里人手不够,只能慢慢往回收。 幸亏家里养了那头小骡子,如今长大了也顶用了,七月里张文广特意找人帮着给打了挂车,大小正适合骡子用。 地离着家近,不用小骡子走太远的路,加上巧莲娘三个也收不了多少庄稼,每天下午拉两车秸秆和粮食回家,倒是累不着小骡子。&1t;i>&1t;/i> 好在今年的天气很成全人,进入秋收阶段,一直都晴着,没有变天下雨。 巧莲母子收了六七天的庄稼,好歹算是把高粱、谷子、糜子以及零碎作物收回家了,地里还剩下苞米、黄豆和地瓜。 黄豆还好说,割倒了捆起来运回去就行,苞米费点儿劲,巧莲现在这样,需要把苞米秸割倒了,再从秸子上把苞米棒子掰下来。 主要是掰苞米棒子的时候可以坐着,没那么累,不过这样肯定就更费时间。 还有地瓜也是,需要用镐头往外刨,这年月的地瓜产量也不太高,幸亏河边沙地长势好,看地瓜秧那么旺,或许地瓜产量不低,往回运也就更费事。 不过地瓜也有个好处,就是地瓜埋在地里不怕下霜,可以慢慢往回刨了收拾。&1t;i>&1t;/i> 反正离着上冻还有些时候,巧莲也不着急,先收割黄豆,然后收苞米,最后再收地瓜就是了。 这天早晨,巧莲刚到地头,抡着镰刀开始割黄豆,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巧莲回头一看,不是旁人,正是张文广兄弟连同陈家三兄弟都来了,同时跟来的,还有巧娟。 “二妹,我们过来帮你收地了,你快坐下来歇歇吧。” 巧娟大老远就瞧见妹妹在地里弯腰割豆子呢,不等马车停稳了,就从车上跳下来,一溜烟的跑了过来。 “我的天,你这肚子怎么这么大?”巧娟有一阵子没见到巧莲了,冷不丁见到巧莲的肚子,有点儿吃惊。 “看着得有六七个月的样儿啊,你这又是一对双儿?”&1t;i>&1t;/i> 巧莲转回身往地头走,边走边苦笑,“我也不知道啊,这肚子的确不小,很可能又是俩。我也是奇怪了,这事儿咋全都让我给摊上了?” 看着别人生双胞胎觉得喜庆,可是轮到自己头上,那真是谁遭罪谁自己知道。 巧莲怀这一胎挺辛苦,一直吐了好久,进八月里这才不吐了,而且还经常头晕,这才刚五个月,等着到了后面,估计会更累。 “姐,家里的地都收完了?可别为了我家这点儿地,耽误了你们收庄稼。 这些活我慢慢干也不要紧,如今就剩下黄豆、苞米和地瓜了,不怕变天,没事儿。” 巧莲看着张家兄弟和陈家三个哥哥都来了,不由得有些担心,张家跟陈家的地都不少,可别耽误了人家。&1t;i>&1t;/i> “没事儿,都收好了,咱娘那边总共十多亩,三个哥哥加上万福万禄都能干活了,咱娘让嫂子们也跟着下地,没几天就全都弄回来了。 我这边也快,两家合伙干活,我和弟妹轮班留一个在家做饭,其余的都下地收地,这不昨天就把地里的东西全都拉家里去了。 弄回家就好说,其余的活慢慢干呗。”巧娟笑呵呵的点头解释了下。 “得了,既然有男人在,你也不用在地里忙活了,走,跟我回家去歇一会儿,给他们烧点儿热水啥的,中午再做点儿吃的。 我看着你家这点儿苞米豆子,一头午就能收拾完,放心吧。”巧娟不由分说的拽着巧莲就从地里出来,把镰刀扔给了张文广。 “孩子爹,你领着干活吧,看看怎么安排,争取今天明天,就把地里的东西都划拉回家。&1t;i>&1t;/i> 二妹妹这些天怕是累的不轻,我就不让她在这掺和了,我们回去收拾其他东西。”巧娟扔下这么句话,转头就拽着巧莲走了。 “得嘞,你就放心吧,二妹妹家这点儿活,还能难住我们五个大男人?” 张文广笑呵呵的应了一声,然后便分派活,张文广弟兄俩割黄豆,陈家兄弟三个去掰苞米。 大男人掰苞米可就不像巧莲那样,还得割倒了再往下掰棒子,而是直接在地里就把棒子给掰下来了。 一个人看两垄,掰下来的苞米棒子往中间垄沟扔,堆成一堆之后,直接找麻袋装了扛出去运回家就行。 等着苞米棒子全都掰下来,什么时候得空了再把苞米秸秆割倒,弄回家留着喂牲口就行。 男人力气大,干活自然快,陈家三兄弟这回倒是也没藏奸,都挺卖力气,两亩地的苞米,一头午就把棒子全都给掰下来了。 至于张文广弟兄俩更不用说,一亩地的豆子在他们眼里根本不算啥,镰刀飞快舞动着,很快就割倒一垄地。 几个来回之后,黄豆全部割倒,去林子里找些榆树绕子回来,把豆秸归拢一起,一捆一捆的都捆起来。 然后也不用骡车,就搁背钎子串上,一下串个十来捆,扛着就回家去了。 豆秸豆荚都已经干的差不离,不碰还行,一碰的话豆荚就容易爆裂,里面的豆子蹦出来。 庄稼人哪能浪费粮食?谁舍得黄豆落地里?于是张文广就喊了嘉康佳媛,拿着家什在地里捡黄豆。 黄豆这东西,洒在地里看着金黄一片,可要是捡的话,那就费事了,费好大的劲儿能捡一碗。 可即便这样,嘉康佳媛也不气馁,俩孩子都是农户出身,知道粮食的金贵。 一碗豆子,那也是爸爸妈妈辛苦了半年才得来的,丁点儿都不能浪费。 俩孩子就这么蹲在地里,仔仔细细的捡黄豆,一个也不落下。 “大哥,你看看二妹妹家这俩孩子,比陈大哥家的几个真是强不少啊。”那边干活的张文星偶尔抬头,看见嘉康兄妹俩,没忍住感慨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