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皇宋锦绣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三十七章 长弓的源头

第四百三十七章 长弓的源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算是来到枢密院的12个将军,也是如此,比说他们是不是分属于不同的派系,单纯说见解方面,也各不相同,不是每一个人都同意狄青的,再加上有些特别的想法,12个人最终有6成行。

    这6人,全部都是赞同了狄青的看法的,认为要想跟辽国开战,就必须要考虑到的防守的问题。

    换成北宋刚刚成立的时候,燕云十六州不算什么,最多是一块土地而已,在辽国之中,类似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少。

    可是现在,燕云十六州已经成为了辽国最重要的土地之一,甚至专门成立了南院大王,专门管理这里。

    哪怕是游牧民族,在向中原王朝学习之后,伴随着一段时间的稳定,必然会形成一系列大型的城市,要养活这些人口众多的城市,单纯游牧是不行的,游牧所带来的肉食的提升,在草原部落还可以,到了国家,就不行了。

    这也是在历史上,人类起源的时候,最初的部落,氏族,基本上还是以游牧的形态,可是慢慢发展着,中原王朝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可是游牧民族,则成为了另外一种发展,以全民皆兵的方法,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历史,甚至居无定所,也就是广阔的大草原能够支撑他们的发展。

    在强大的时候,面临着中原王朝的薄弱的时候,他们也成为肆虐一方的凶神,可是一旦失败,那就无法挽回,连保持住维持都很难。

    燕云十六州,拥有着整个的辽国,最好的耕种条件,也有原生的汉民,当时的儿皇帝石敬瑭,不但送出了土地,还送出了大量的民众,这些人经过了百年的繁衍,除了顶级大族,或者是在辽国受到迫害,对北宋还抱着好感,其他的底层民众,他们老老实实的生活,为整个辽国,供给着粮食。

    这么一处地带,可以说是辽国粮仓,一旦这里出现问题,不说彻底陷落,就算是有一部分,剩下的,也无法发挥出作用,这种情况之下,辽国的四京,就会出现问题。

    这是一个马蜂窝,别说是直接攻击的,就算是稍稍的威胁,都会让辽国的强硬的反击。

    只要这一战开始,辽国必然会派遣军队过来迎战,甚至找机会,攻入到的北宋。

    这中间,也产生了一些的分歧,那就是抵抗的方法。

    狄青和大部分将军认为,棱堡,或许能够出现一个突破口,从目前的现状分析的话,棱堡的强大是可以看出来,可是没有去的人,则是认为,棱堡是属于未知的东西,未知就存在着风险性,与其冒险的去弄一个完全不懂的东西,还不如把长弓给搞清楚。

    攻击高于防守,北宋本身的防守,应对辽国的进攻,已经够用了,只要在第一时间,利用新式禁军的攻击力,把辽国的有生力量都给建灭掉的话,北宋所要承受的危险,就会大大的降低。

    兵者凶也,为将者,如果有一些妇人之仁,那么仗也就打不下去了,这也考虑那也考虑真正的战争要怎么办。

    言外之意是,他们不在乎那么一点点的损失。

    这不能说不对,却是一个将军的正常思维,却不是一个元帅的正常思维。

    在战争开始之前,不要考虑,战胜了是怎么样的,要提前的考虑,如果失败了会怎么样,能不能承受住这样的后果,这才是一个统帅应该做到的,一旦失败,最终一下子葬送了所有的成果,这样的就是考虑不周的结果。

    很多明明占据优势的,却被翻盘的,你说那个统帅真的彻底看不到漏洞么?就算他看不到,下面的幕僚也会提醒他,大部分的情况是,太过自傲了,认为那些地方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地方,却没想到,成为了翻盘的所在的。

    狄青就是这么的认为的,一个强悍的,足以抵挡住辽国十万大军的棱堡,才2000贯的造价,只要建设起来一部分,就会在北方形成一个可怕的防护,有这个作为基础,他们攻击也来的更加猛烈一点。

    不是所有人都跟着去,狄青根本不在意,他只要自己确定就好了,这个棱堡,到底有几分成色,这关系到他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贾朝昌虽然有些优柔寡断,在确定上的事情之后,还是效率比较高,这一件事情,关系着他未来,能不能压住韩琦。

    枢密院专门调动了最快的船只,并且一路的安排了人员进行等候,日夜兼程,在高速斗船的20公里左右的时速之下,每隔10个时辰,就会靠岸,进行更换,换上力量更足的人。

    从汴梁城到河北的这一段路上,同样是北宋向边军运送给养的重要通道,在这个通道之中,本身就有军方的一些设施,在枢密院从上压下的要求之下,每隔80力的地方,更换一批二三十个的壮汉,这绝对不成问题。

    有些将领,为了拍枢密院的马屁,甚至连精锐部队都派出来了。

    在北宋,如果说要找大力士,还是军队之中最多,出了读书这么一条出路,当兵也比普通的民众要强一些,甚至十几二十年之后,到年老色衰,没办法再当兵的前提下,有些功劳的,还能够混一个官当当,哪怕有些时候,是最小的城门官,或者是普通安民官。

    对于不经过科举这一条路走上去的普通百姓来说,这个或许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一条路。

    健壮的汉子,不停出现的号角,让斗舰用更快的速度前进,甚至为了保证更快的速度,还保持了夜间行船,反正,都换了一大批,日夜兼程之下,这样的快船之下,甚至不会比几百里加急慢多少。

    从汴粱到的保州,700多里路上距离,他们大概用了的1天半的时间,抵达了保州,然后换马兼程之下,又赶到了苗家庄。

    曾经的苗家庄,如今变了一个模样,赵信留下来的一些东西,除了长弓,钢铁水泥之类的,太过关键,交给了北宋军方之外,一些赚钱的生意,还是留下来一点,比如说,现在的苗家庄还拥有整个保州的馒头销售权,其他人给再多的价格,也会被拒绝。

    保州,在大商人的眼里,还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或许,在之前的叛乱之前的保州,还称得上是一方大城,无论是药材生意,还是其他的生意节点,都让保州吸引了大量人员,商业活动极为发达。

    一场保州兵变,毁掉的,不但是城市的景观,也让人口大大的减少,或许转口的药材生意,还有不小的市场,一旦跟辽国的商道通畅的话,还能够重新的拾起来,可是人口却不是短时间能够恢复。

    从原来整个保州可能有30万人,兵变杀掉的,跑掉的,再加上跟随着赵信去丁海军的,保州只剩下了七八万人,只有之前四分之一,也因此,对馒头生意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馒头生意的重点,就是人头,在少了人头的前提下,生意缩水了很多。

    可是再怎么少的生意,相对于苗家庄来说,也不少了,无外乎是之前,一天的一两千贯的生意,变成了现在一天三五百贯,对于底层的民众,甚至是苗家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小生意了,一年下来,也10万贯。

    家财万贯都是形容一个家庭的富庶了,更别说十万贯,同样的,生意这个,只是一个必要的补充,真正让苗家庄立足的,是在周围,规模庞大的农庄。

    保州兵变之后,因为杀戮的关系,整个保州不说是十室九空了,最起码少去一半的人,大片的土地和村庄都空了下来,这些无主的土地,一般是要进入到州府的手中,虽然朝廷会从上而下的监控,可是大多数时候,都是下面的豪族私分掉。

    整个国家这么大,朝廷要想做到面面俱到,这恐怕是不可能,有时候,就算是地方官员,也大多数睁一只眼闭一眼。

    可是这一期是不一样,赵信哪怕立下大功,却也因为不停的追杀而假死退位,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损失,看起来,对赵信封赏,已经非常高了,实际上,赵信是吃亏的。

    赵信从皇子变成保州候,这绝对不是上升,而是贬谪,再多的封赏,又有什么用处。

    本着爱屋及乌,再加上苗家,确实在赵信的事情上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保州兵变之后,这些无主的土地,都被仁宗亲自的干涉,只要是在苗家庄附近,或者置换,或者并入,总之,都归属于苗家庄了。

    这个赏赐,手笔可就大了去了,那就不是万亩了,那是几十万,甚至是接近百万。

    一般而言,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会有些微词,真当朝廷的谏官不存在么。

    可是这个是发生在赵信假死退位的这一点上面的,而且赵信也是苗家名义上的继承人,人家皇子都已经退开了,那点土地算什么,北宋的皇庄,可是数量巨大。

    就这么的,早就了保州苗家庄的这么一个奇葩的地方,苗家庄现在已经不是一般的庞大。

    此时的苗家庄,已经拥有大小27个村子,足足有80万亩土地的庞大的村庄,原来属于苗家庄的位置,则成为了重点,哪里现在成为了一个中心区域,比起镇子都要大,却没有城墙,不算是城市。

    在原有的基础上面,进行了扩建,清理掉了原来的寨墙,以棱堡的附近为核心。

    一个大型的棱堡,足以抵挡住1万禁军的攻击,只要守护好了这里,还有什么毛贼能够攻破。

    本身,在认识到了这个棱堡的好处,本身军方是要回收这个棱堡的,可是看了半天,这里不是什么战略要低,更加没有需要守卫什么的,把军队浪费到这里,有些不划算。

    这也是防御性设施的好处,他的攻击力不强,只要别被人盘踞了就行了。

    苗家庄,是有团练的资格的额,哪怕只有800人的标准,可是800经过训练的团练,一般也足够用了,真的跟棱堡结合起来,威力也着实不小。

    就这样,在北方大规模建立棱堡之前,唯一的一个棱堡,就这么的堂而皇之的处于了苗家庄,成为了团练的驻地,而,从这一天开始,整个保州,甚至是保州周围几个州,防御最强的不是州府,而是苗家庄。

    实际上,在一百多年之后,一场变乱之下,这个历经了百年的历史的棱堡,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岁月无法在他的身体上面刻画痕迹,当各种的战争装备重新启用的时候,他又露出了峥嵘。

    当狄青等人到来的时候,看到的,正是团练们上来演练的场景。

    几百人,集中到操场上,呼喊着号子,真的有些热闹,周围也有很多看热闹的民众,本身浑不在意的狄青,看到长弓被拿到他们的手中,微微吃了一惊,连枢密院都没有普及,却被团练普及了,这是开玩笑么。

    旁边,保州跟来的官员,听到了狄青的质问,连忙解释了一下,他这才知道,长弓和棱堡,本身就是在苗家庄出现的,是曾经的定海候创造的。

    狄青想到这里,当时看的太匆忙,只是看到棱堡源自苗家庄,没想到长弓也是如此,那就要好好看看了。

    因为苗家庄本身就有长弓的传统,几个队长都是以前团练的老人,再加上长弓确实便宜,装备700人,耗费并不大,这里也是以长弓为主。

    跟枢密院训练的略微有些不同,苗家庄的长弓,根正苗红,是跟着赵信的第一手资料来的,跟枢密院这个,韩琦过了一手,西北又过了一手,到了枢密院又一手,这中间,大体的东西是差不多的,可是细微的方面差别可就大了。

    换成一般人来看,也就是看看热闹,狄青他们是什么人,北宋最强的几位将军,一路上,他们闲来无事,也对长弓进行了讨论,这对于他们任何人来说,都是新鲜事物,总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训练的方法,还有作战的方法。

    可是看了团练的训练,他们才知道,他们又做了井底之蛙,他们的不少想法,已经在这里被团练训练出来,有些甚至让他们大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