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必须保密的虫降
登陆页面,看到有个标价为1000元的定金链接被人拍下二十份,备注是“山西阳泉贾女士支付定金”。看到这个姓氏,我总觉得是个假姓,当然这都无所谓,钱是真的最重要。货款已经到位,我心情相当激动,上次卖给白领小蓝的虫降粉只有八千块,也就是说,这桩生意能赚到一万二,简直比驱邪生意还好赚,而且不用折腾到客户家,也不用跑到泰国,真是坐在家里钞票就能掉在脑袋上。立刻给高雄打电话,让他有空去一趟孔敬,帮我找阿赞南雅弄些虫降粉来,就要上次的那种,她是细心人,应该有记录的。 “辛苦费怎么算?”高雄声音发懒地问。我说照旧,给你五千泰铢。 高雄说:“你小子这么大方,又赚了客户多少钱?”我实话实说赚得不多,一万二人民币而已。高雄咒骂,说他在泰国本地的生意,虫降粉出货价也就是赚个一万泰铢左右,我怎么都能赚到五万多。 “这是网络,”我笑着回答,“全中国的人民都会上网,为了达到目的,多出几千块钱不算事,毕竟中国人多,十好几亿呢,泰国才多少人,而且中国人的收入怎么也比泰国高吧?高老板是不是也在考虑学会在网上卖佛牌?” 高雄说:“算了吧,我看到电脑就头疼,那钱还是留给你小子赚,只要你从我这里要货就行!”我哈哈大笑,说当然没问题,我吃肉肯定不会让你喝汤,一块肉也得分你两口。高雄哼了声,说我翅膀硬了,说话底气也足。挂断电话,我躺在床上很感慨,回想起当初到泰国被女导游小梅坑的时候,真是求助无门,兜里比脸还干净,典型的窝囊屌丝,而现在短短两年多,我已经成了来往于中泰两国的佛牌商人,年收入轻松几十万,真是三起三落活到老。 第二天中午高雄打电话告诉我,阿赞南雅家里没有人,我立刻给阿赞南雅打电话,她却说正在前往清迈的路上,要在山里修法两个月,这段时间无法接任何生意。怪不得,我通知高雄,他很生气:“你小子为什么不事先联系好?”我无奈地说没想到南雅还要去山里,这可怎么办。 高雄哼了声:“活人还有被尿给憋死的吗?认识阿赞南雅之前,我不也照常接虫降生意。让我想想……在乌隆有个会下虫降的师傅,我现在联系,你听我的消息吧。”我立刻说那就拜托高老板啦。 两小时后高雄来电,说已经顺利拿到虫降粉,这位师傅的虫降术也相当不错,之前也在云南自己炼过蛊虫,无论功效还是用法,都和阿赞南雅基本相同。但价钱比南雅要略高些,得五万泰铢。他这就赶回曼谷,到机场让空姐带到北京去,还拍了照片发彩信给我。是一盒什么壮骨粉,里面有十个小玻璃瓶,都装着浅灰色的粉末,从外表看完全相同,没任何区别。当然,不能混得太明显,以防引人注意,肯定是有什么暗记。再看彩信配的文字,写着:“三瓶盖胶塞内部涂有油漆点,涂红漆的是虫降粉,涂蓝漆的是半月用,涂绿漆的是解降粉。” 我把文字内容转发给贾女士,告诉她货到手后一定要先查看瓶盖内侧的油漆点,以免弄混。把壮骨粉当成虫降粉给人使用倒还在其次,要是把虫降粉当成壮骨粉扔掉,那就麻烦了。等航班到了北京,货运公司的朋友找快递邮寄到阳泉。没几天,贾女士就给我打来电话,说货已经收到,那三瓶胶塞里涂有油漆的已经单独拿出来,剩下的七瓶壮骨粉扔了,问我具体怎么用。 “很简单,找不超过30度的温水,自来水、矿泉水和纯净水都行,要是没有温水就用常温的,千万不能是热水或者冰水。”我告诉她,“把虫降粉混入清水搅匀,充分溶解后,外表看起来还跟清水一样,什么杂质都没有,就可以给对方服下去。混进茶水和饮料、汤羹中也可,但不能是冰的或热的。服下去后,大概三到五天起效,会有各种症状,不固定,因人的体质而异,但最后都是身上生恶疮,流脓发臭,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躺着。从发病开始算起,最多十五天就要服蓝漆瓶中的粉末,能暂时保证蛊虫不开始吞噬人的内脏和血管,要是不给服或超时太长,可能对方就难活过来。这种粉末只要米粒那么多就可以起效,总共大约能用三十次左右,合一年多,怎么也够了。绿漆瓶中的解降粉,跟红漆瓶的虫降粉使用方法相同,能彻底解除对方的虫降,休息一到两个月,身体就能痊愈。另外要注意,每组粉末都是以经咒加持而炼出来的,解降粉只有一种,要是不小心弄丢或者损坏,可没有备用的再提供给你,只能由降头师亲自到场,才能把对方体内的蛊虫解除。所以,这三种粉末都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不能高温潮湿,更不能加热。” 贾女士边听边发出嗯嗯的声音,估计是在认真记录。虽然生意基本做成,但我还是很好奇她要搞的人是谁。于是我撒了个谎,对贾女士说最好能提供给我对方的个人信息,比如性别和年龄,这样我就可以告诉她精确水温,以达到最佳的服用效果。 “嗯……”贾女士犹豫片刻,“是女的,不到六十岁。”我心想这是要给老太太落虫降啊,哪来的深仇大恨,但又不好多问,以免被客户察觉我只是想打听隐私,就说最好别用常温水而是三十度左右的,这样起效快。 当天晚上,贾女士给我发来短信,说已经把虫降粉混入清水给对方喝过,是放在她平时喝的水杯里的,基本全都喝光了。我说那就好,最多五天就能起效,但平时要注意保密。贾女士说等有效果就马上确认收货,这才是我最关心的,让她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