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再添一把火
公孙兰入宫后先询问了宫廷总管内侍司张承业,才知道李璟今曰不在政事堂,也不在南书房,不在勤政殿,居然是在中南海。.燕京有三大湖,中海、南海、北海,中海和南海都在紫禁城西侧,因此又称西苑。不过眼下时节,还是正月,李璟跑到冰湖里去倒是有些让人意外。 等他在中海的湖边亭子里找到李璟时,发现他正在用屏风围起来,里面放置着数个大炭盆的亭子里和一位身材高挑,举止优雅,皮肤**、气质高贵的漂亮女人亲切交谈着。软榻另一侧,一个亭亭玉立,粉妆玉琢般的小姑娘正在和婉儿玩着五子棋的游戏。她再现的时候,婉儿已经把手上的镯子、臂钏、项链都输给了小姑娘,珠玉金银的首饰在她面前堆了一小堆。 公孙兰站在那里,饶有兴趣的看着婉儿又输了一把,把头上的一支百鸟朝凤金步摇也给拔下来充了赌债。 李璟回头,冲着公孙兰笑了笑:“我的情报官来了,肯定带来好消息了。” 这里坐在李璟面前的那个华贵的女子也抬头望为,冲她微笑:“是兰姐来了,本来还说一会带青鸟过去府上拜访的,却不成姐姐倒是先来了。” 公孙兰也笑着对许久不见的张莺莺笑道:“女王陛下是什么时候来的,我居然一点都不知道,早知道就去天津迎接的。” “兰姐姐叫我莺莺就好,我也是刚刚昨天才靠的岸,不过不是在天津靠岸,而是在大连港上岸,然后坐的轨道马车走的辽西沿海马路。原本只是青鸟喊着要坐马车,谁成想,这沿海马路居然已经修建的这么的宽阔平整了,竟然是双向四车道,而且还有两条车道是轨道路。坐马车丝毫不比坐船慢,而且更舒适,沿途也很繁华热闹,有许多的车站小镇,真是让人震惊呢。” 听到这,李璟很是有些得意和自豪,这辽西沿海走廊,可是秦藩纵贯线计划中投入修建最早的一条路了。到现在,从旅顺和大连港,沿海一直到天津,这一段路已经基本完成了双向四车大道的修建,并且铺设了双向车轨。这使得燕京到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这环渤海的北部环海段已经联通更迅捷,大大缩短了北平、辽西、辽东三省的联络时间。在接下来,秦藩还会从天津修到登州,三期工程还会从大连修到鸭绿江口,从登州修到淮河入海口。未来还会有四期工程,五期工程等等,总之,先把环渤海核心圈的有轨驰道给修起来,然后将来还会有其它各条路线。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不但对于经济有巨大的帮助和助推作用。而且修路对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原来的关外之地,这些新占领的地区,要想填补部族军战败后留下的控制真空,就需要更加细密的掌控。而巨大的土地上,便捷和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就是扩大控制的有效手段。 当然,修路得慢慢来,在这个时代,修路是需要大规模人力和物力的工程,虽然比起挖运河来,工程要小的多。但秦藩的道路建设计划规模实在太庞大,这也使得这必然是个长期而艰难的任务。为此,李璟甚至还特别在燕京新成立了一个交通部,主管道路和河运、海运等运输和道路建设、运河疏通等事务。又还新建了一个建设部,专门负责整个秦藩尤其是东北新占领区内城池、军镇、堡垒等的建设。李璟甚至有个计划,将来对东北的控制逐渐有力起来后,要在外兴安岭外的蒙古高原与草原相交的这一线建立一道新的关外长城,并在那些主要的山口,建立几个重要的要塞,以把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隔离开来,用长城来防范高原游牧部族,以长城来保护东北地区这个未来的粮仓。 李璟知道公孙兰肯定不是来跟他谈新成立的交通部和建设部这两个新的部衙的,他猜测,算算时间,估计应当是朱温那件事情了。 “是朱温砍了李克用的人头,还是李克用砍了朱温的脑袋?”他问。 公孙兰笑笑,“殿下不妨猜一猜。” “要我猜,我觉得一般情况下来说,只要李克用不是太轻敌,朱温砍不到他的人头。而以朱温的狡诈,李克用想砍下朱温的脑袋也很难。但看你刚才过来时的满面笑容,我觉得结果可能会很有趣。若是没猜错的话,肯定是有一个人的人头落地了,而最大的可能,就是李克用的狗头被砍了。” 公孙兰不由惊讶,她没想到李璟居然猜的这么准。 “殿下真是料事如神。” “这没什么神不神的,你若仔细的对比下朱温和李克用的姓格就会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李克用确实很猛,但说句不好听的,勇猛有余,智谋不足啊。而朱温,你别看他好似如今有的这一切,似乎只是运气好得来的。但运气好可得不到这些,这说明朱温是个很有谋略的人,起码眼光很准,每次选择都对了。李克用这次跑到朱温的地盘去找朱温麻烦,可却带着轻敌骄兵之意,再有咱们提醒朱温,若是朱温还弄不过李克用,那就说不过去了。” 公孙兰看着侃侃而谈的这个男人,脸上全是笑容。就是这副样子,总是那么的吸引她。她目光瞥了一眼张莺莺,发现这个朝鲜女王的的目光一样凝视着李璟,目光中浓浓的崇敬之色。 “说说具体情况。”确认李克用已经死在了朱温手中,李璟并没有什么惊讶。虽然历史上,梁晋争霸,是唐末时的主题。李克用和朱温是生死大敌,朱温暗算过李克用,但让李克用逃过一劫,从此两藩开始了多达数十几的几代人的战争。但这一世,情况毕竟还是不同的。梁晋都不再是顶级强藩,而且,这次是李克用要去干掉朱温先。 公孙兰把从汴州郭威那里发回的详细情报说了一遍,当李璟听说李克用被朱温宴会上突起发难,用乐师弩手、舞姬杀手对付毫无防备的李克用时,他真不由的笑了。但当听说朱温杀李克用之前,曾经两次希望能把妹妹嫁给李克用为妻,两家联姻时,他又不得不庆幸。幸好李克用一直瞧不起朱温。不然,他们若真的来个梁晋联姻,那还真是麻烦。 “这么说,田令孜到底还是插手此事了。”李璟说出是高兴还是什么,脸色很平常。田令孜会插手此事,也是早在意料之中。毕竟,田令孜得到的情报,可就是秦藩一手送上的。李璟早在当初制订和杨氏的协议时,就已经埋下了后着。要不然,李璟为何要与长安停战? 停战协议签定,不代表李璟真的会坐视长安朝廷休养生息,整合各镇势力。李璟只是想安心的对付河北二镇,至于长安朝廷,李璟不亲自赤膊上阵,不代表李璟就会让他们好过。只需要几张纸,李璟就成功的把缩在成都的田令孜给挑出来了。 杨复光让李克用去杀朱温,他们都小看了朱温,可李璟没有小看朱温。李璟很清楚,只要给朱温拉个盟友,让他暂时不那么四面楚歌,那么杨氏兄弟就不可能吞掉朱温。不但吞不掉朱温,扩大不了长安朝廷的威势。而且这还会成为一个火药桶,最终把成都和长安朝廷这两大势力,都卷入其中。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打,最后坐收渔人之利,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 “杨复光这次可真是看走眼,办砸事了。不但吞不了朱温,扩充不了实力,还直接把朱温推到了成都田令孜那边去了。这下热闹了,田令孜先前可谓是被杨氏兄弟弄的十分狼狈,缩在成都都不敢动弹,现在好了。有了朱温的投靠,田令孜转眼就已经直接威胁到了洛阳和长安了。狗咬狗的时候到了,这下,再也不会有人来打扰我们夺取河北了。” “朱温真的那么厉害,他眼下虽然杀了李克用,可却也被河东军把汴州外城都攻破了。现在河东军又在呼叫杨复光出兵宣武,怎么看朱温都是已经大难临头的样子了啊。就算田令孜要救,他们最近的兵也在山南西道,还隔着千山万水呢。”公孙兰对朱温的实力并不太清楚,可怎么看,朱温这次都是没什么好结果。 “放心吧,朱温没这么容易的被干掉的。就看他这么快和田令孜搭上,就知道此人不简单。虽然说大意之下,有点乐极生悲,但他可不是软柿子,就凭两万河东军,不可能就能灭掉他,哪怕加上杨复光,都很难。” “李克用被朱温听杀,现在汴州河东军立李克用四岁之子李存勖为主,此时正是河东军最虚弱之时。旧主新丧,新主年幼,加上两万精锐困在汴州,河东太原空虚啊。我们是否干脆出兵太原,乘机吞了河东镇?” 这是个很有**的提议,不过李璟没有犹豫就否决了。到了秦藩如今这个地步,已经有了不为其它势力所牵动脚步,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计划行动的实力了。“我们需要的是按照我们的战略计划一步步实施,而不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河东虽然重要,但现阶段完全没有河北二镇拿下重要。我们眼下去攻河东,搞不好杨复光反而会放过朱温一马,转而联络各镇来对抗我们。结果,就又是对峙或者决战。这不是我们要的,最起码不是眼下要的。我们按兵不动,让杨复光和田令孜去斗吧,等成都和长安两大势力斗的难解难分的时候,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才是我们出手的时候。现在,我们只要按计划准备河北之战就行了。” “真的完全不管中原战事吗?” 李璟想了想,“嗯,完全不管不顾也不行。这样,咱们给他们加一把火。就传令豫西,告诉秦宗权和尚让、葛从周、张归牟四军团长,只要他们愿意,有能力的话,那么我们支持他们出兵山南东道,去攻打朱温所控制的诸州县,就算还没有被朱温控制的山南东道诸州,也完全可以去攻取。谁打下的地盘,就归谁所有。钱粮人口本王一分不取,甚至我秦藩还可以提供军械补充,允许他们用战利品来交换军械。” 这四支军团如今只是名义上隶属于秦藩,实际上却是读力秦藩之外的。李璟原先收编他们,也只是用来对付长安朝廷,在豫西打入一颗钉子而已。眼下,李璟觉得是时候再用用这颗钉子了。既然长安和成都要开打了,那么山南东道的地位就变的重要起来了,山南东道拥有十几州,紧夹在长安洛阳成都三方之间,而且与朱温的地盘也是紧挨着的,并且原来有小半州县是在朱温控制之下的。 别人都不知道朱温这个家伙很厉害,是个战略战术都很强的牛人,李璟可是知道的。为了防止朱温在联合田令孜对抗杨复光兄弟的争斗之中坐大,李璟便打算利用秦宗权等几支势力了。反正这些家伙不用白不用,让他们向山南东道进军,这也正符合他们的意。至于说,万一秦宗权等真趁机拿下山南东道,会不会和秦藩翻脸,李璟倒不急。 一来秦宗权他们是四支互不统属的军势力联合,二来,他们就算打下山南,反而离秦藩越来越远,只会离西部各大势力越靠越近。就让他们去充满秦藩的先锋队吧,给杨复光和田令孜他们添几把火,热闹热闹。 至于秦藩,暂时嘛,还是先准备好今年的河北之战吧。等灭了河北,再打河东,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完全用不着却行什么险了!让他们打吧,打的越热闹越好。李璟捏了捏下巴,也许秦藩还可以趁这段时间,对东南地区加强一些控制。杨行密和钱镠失控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了,这两个家伙现在已经羽翼渐丰了,秦藩得早做应对之策了。(未完待续。)